中国人民银行提出建立普惠小微敢贷愿贷能贷会贷机制,破解制约放贷因素,助力银行业支持市场主体,疏通信用传导机制加码宽信用。同时,银行业全体发力将体现逆周期调节作用,有效避免系统性风险以及稳定行业资产质量。
中国人民银行长效机制通知,助力小微业务建机制、补短板。上周,央行发布《关于推动建立金融服务小微企业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的通知》,立足长期建机制与短期补短板,推动小微业务发展,建议关注:
1)建立银政保担/风险补偿基金,财政推动银行敢贷。与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开展“见贷即担”“见担即贷”批量担保业务合作,鼓励有条件的地方设立风险补偿基金,为小微信贷业务提供风险缓释。推动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合理提高担保放大倍数,并强调依法依约及时履行代偿责任,适度提高代偿比例。财政部亦同步下发相关通知,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增信作用,预计后续财政将为银行业普惠展业提供有力支持。
2)强化尽职免责,引导合理建立激励机制。在内部考核方面提出多项指导,银行业风控/业务或迎明确指引:机制要求推动尽职免责制度落地,营造尽职免责的信贷文化氛围。内部激励考核方面,对不超出不良容忍度标准的分支机构,计提效益工资可不考虑或部分考虑不良贷款造成的利润损失,适当提高信用贷款、首贷户等指标权重。同时,将服务小微企业情况作为薪酬激励、评优评先的主要依据。内部考核调整欲取得良好效果预计需要配合进一步的监管放松(如风险权重系数调整)。
3)强化后续落实,料银行业小微业务仍将保持较快增长。根据通知,全国性银行于6 月底前将实施细则以及人员报送至人民银行,政策落实有助于推动年内小微业务继续发展。截止4 月末,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已连续36 个月保持20%以上的增速,预计全年普惠小微贷款将保持20%以上增速,我们测算四月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占人民贷款余额比重约10.3%,全国性银行增量信贷中普惠亦占比接近20%,后续小微业务有望成为稳信用、稳信贷的重要领域。
市场利率及流动性:货币市场持续宽松,实体需求有待提振。1)货币市场利率维持低位,上周五DR007、DR001 平均利率分别为1.72%/1.38%,均维持在年内低位,反映资金充裕以及银行资产投放尚未取得较大突破;2)存单利率持续下行,上周股份制银行1 年期同业存单发行利率为2.31%,保持在年内最低水平附近,与MLF 利差维持在50bp 左右,亦反映实体资金需求尚未得到大幅提振。
板块表现:周内银行板块走势平稳。1)板块整体强于大盘,A 股/港股银行业均跑赢市场。上周中信银行股指数下跌0.61%,跑赢同期上周沪深300 指数(-1.87%);恒生H 股金融业指数上涨0.78%,亦跑赢同期恒生指数(-0.10%)。
2)部分个股表现出色。A 股银行涨幅前四名为:涨幅前四位分别是成都银行(3.54%)、民生银行(2.12%)、中国银行(0.94%)、工商银行(0.86%);港股银行涨幅前四:建设银行(3.57%)、青岛银行(2.99%)、交通银行(2.29%)、中国银行(1.63%)。
板块交易:成交缩量,北上/南下资金小幅调仓。1)市场交投较为清淡,板块成交量进一步下降。上周A 股银行股日均成交额为134.72 亿,较前减少18.51%,占全市场比重由2.03%下降至1.58%,港股银行股日均成交额为61.58 亿港币,较前周下降9.21%,占全市场比重由5.91%下降至5.72%。2)互联互通资金小幅调仓。北上资金银行板块平均持股3%,环比提高0.01pct,南下资金银行板块平均持股8.65%,环比下降0.01pct 银行A/H 股整体溢价水平环比小幅下跌, 平均溢价率33.93%
风险因素:局部疫情反复;宏观经济增速大幅下滑;银行资产质量超预期恶化。
投资观点:中国人民银行提出建立普惠小微敢贷愿贷能贷会贷机制,破解制约放贷因素,助力银行业支持市场主体,疏通信用传导机制加码宽信用。同时,银行业全体发力预计将体现逆周期调节作用,有效避免系统性风险以及稳定行业资产质量。板块投资而言,近期局部疫情对宏观经济预期与银行经营预期带来了一定扰动,可静待后续疫情防控、稳增长、稳信用政策的效果显现。个股投资逻辑,需要兼顾行业估值提升的系统性机会+商业模型升级的个体性机会,组合为:招商银行、兴业银行、平安银行、邮储银行、江苏银行和南京银行。
(文章来源:中信证券)
文章来源:中信证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