别骂石家庄人了,他们也快疯了

荣澜生物

01

11月14日,“石家庄疫情防控”话题冲上热搜。

原因是,前一天还新增了541例无症状感染者的石家庄,突然发布了新的防控公告。

例如,一名石家庄裕华区的居民收到了通知:

务必复工、复产、复学;开放所有公共场所,不再查验核酸阴性证明、扫场所码;社会核酸检测点撤掉,医院保留,可以自愿自费进行核酸检测;高风险区划定以楼为单位开展,不再对社区进行大规模封控。

简单总结一下就是:

不再全民核酸,公共场所不查核酸,学校和幼儿园都可以正常开学。

这无疑让众多网友看到了生活正常化的曙光。

一夜之间,石家庄被全网围观,众声嘈杂。

微博实时话题被外地人的鼓励、石家庄人的震惊和部分人的恐惧填满。

大家都想知道,石家庄的这一步,走得到底难不难。

城市在恢复活力,但居民的心态,很难同时“急转弯”。

新政策之下,每个石家庄人都成了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。

突然“天降大任”有多紧张,看居民们的反应就知道。

14号之后,很多小区比静默还静默。

大家不敢出门,连五点遛弯的老头和捡垃圾的老头老太太都不出来了。

还有人用镜头记录下了近两天的石家庄。

并没有像我们设想中那样,突然变得人声鼎沸、车水马龙。

大街上依然少见行人的身影,商场里和公交车上的人用手能数得过来。

昨天,网上还流传着一张“全员生病”的群聊截图。

石家庄某所学校的孩子们集体腿疼脚疼,不能上学。

至于是不能上学还是不敢上学,大家都心知肚明。

有位家长把孩子送到幼儿园,中午老师就打电话让接回去。

因为只有他家孩子来上学了。

与此同时,连花清瘟也卖断货了。

而连花清瘟的生产商总部就在石家庄,公司内部现在抢起了连花清瘟,供不应求。

想买自己公司的药,都得网购。

药店里的连花清瘟更是一抢而空,工作人员说“现在有多少就卖出去多少”。

实在买不到连花清瘟,大家就买普通的感冒药、板蓝根、维c片、体温计……

真是从行动上感受到了扑面而来的焦虑感。

除了心态的挑战之外,还有过渡期出现的种种情况。

比如,石家庄撤掉核酸检测亭后,有些居民的工作单位或者少数公共场所,仍然需要查看核酸证明。

迫于无奈,大家只能去几个定点医院排队。

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的核酸检测项目约满了未来一周。

不用预约的医院,做核酸的人把医院围了两三圈,要排2到4小时的队才能做上核酸。

但形势也有好转。

石家庄今天又开放了部分免费核酸检测点,解决做核酸困难的问题。

越来越多公共场所也开始响应政策,不看核酸报告。

也许,相比政策后续的实施情况,如何度过当下政策的过渡期,才是最该关注的问题。

03

在风口浪尖上的石家庄,一举一动都影响着全国人民的心情。

这几天,我看到了许多质疑。

是不是要拿石家庄当“试点”?是不是要“躺平”?

各种问题交织在一起,网上吵得沸沸扬扬,没个定论。

但是,关注了两天石家庄的疫情后,我有几句话想说。

第一,请大家理性看待石家庄的新政策。

这两天,很多人认为石家庄的新政策是“躺平”的信号,要么开始狂欢,要么开始恐慌。

但这种情绪来得实在太早。

石家庄的疫情防控新政策,很难将其解读为“躺平”,更应该称之为“调整”。

一直以来,国家卫健委对核酸检测的要求都是,高风险人群、高风险岗位、有疫情防控需求的地区“应检尽检”,除此以外“愿检尽检”。

特别是国家推出了优化疫情防控工作的二十条之后,许多地区都在为防疫政策“减压”。

福建福州,吉林延吉、安徽合肥……很多城市都宣布了取消全员核酸。

还有许多机场和火车站,宣布不再需要48小时核酸报告。

全国各地都在陆续调整防疫政策,石家庄只是相对而言,步子快了一些。

但也是完全按国家要求调整的结果,没必要过度解读。

而且,网络上存在的一些传言,也有悖于现实情况。

石家庄目前的状态,不是“大家一起听天由命”那么夸张。

居民的生活很稳定,对重点人群及重点工作岗位的核酸检测还在继续,进出石家庄也依然需要持有48小时阴性核酸检测报告。

在这之后,可能还会继续根据现实情况调整措施,我们可以拭目以待。

第二,请大家给石家庄人一份理解和支持。

在石家庄连花清瘟抢购热潮的评论下,有许多冷嘲热讽的声音。

“他们还是适合被管控”

“欢呼怕死都是你”

“我反正没那么贱,那么怕死你就找个山沟过一辈子,绝对不会被感染”

这叫啥?青春痘长在别人脸上才不担心。

且不说怕生病是全体人类的生存本能。

过去三年的防疫,早已重新塑造了人们的健康观。

各种“加强”,各种“一律”,各种病例的报道。

要打消这份顾虑,从对病毒恐惧的惯性中解脱出来,并非一朝一夕的事。

光说风凉话没用,还得多点尊重理解,多做科学的宣传。

就算实在没法将心比心,冷嘲热讽也是大可不必。

这次新政策推出,我看到了很多本地人的声音。

当下许多身处石家庄的人,都既兴奋又不踏实。

“兴奋的是盼望已久的解封确实来了,不踏实的是,好像失去了身边的停靠,像一个突然要离开家去外面闯荡的孩子”。

04

从某些角度而言,石家庄的确算得上是“第一个吃螃蟹的城市”。

这座城市以及它的居民,都在为科学的防疫政策做贡献,努力纠正一些长期存在的不科学做法。

这个头总有人要开,而石家庄做到了,我们应该对他们保持敬意。

11月13日,石家庄市人民政府的网站,发布了一封写给全体市民的信。

在信的结尾,他们描绘了一幅美好的画面。

“在色彩斑斓的公园邂逅,在霓虹闪烁的商街欢聚,互致问候,尽展笑颜……”

不知道这幅久违的图景是否能在石家庄重现。

我们盼望,并期待着能共同庆祝这一天。

上一篇:

下一篇: